上市公司接連發布業績報告 工業機器人為何“冰火”兩重天?
導語:近十年以來,隨著機器人在制造業的普遍應用,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達25.63萬臺,同比增長49.5%,同時,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445.7億元,穩居全球第一
前言
炙手可熱的工業機器人賽道為何冰火兩重天?
近日,上市公司接連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其中新松機器人、拓斯達、瑞松科技幾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利潤方面,新松機器人、雷賽智能和拓斯達分別增長17.62%、5.74%和6.42%,但瑞松科技、凱爾達、信邦智能、億嘉和、埃夫特的利潤分別同比減少25%、26.29%、33.85%、91.72%與6.56%。
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一方面是卻是持續虧損的國內機器人公司,炙手可熱的工業機器人賽道為何冰火兩重天?
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火熱 規模穩居全球第一
近十年以來,隨著機器人在制造業的普遍應用,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達25.63萬臺,同比增長49.5%,同時,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445.7億元,穩居全球第一,預計2022年有望突破500億元。
從競爭格局來看,疫情顯著加速國產替代。2021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在國內的出貨量市占率達32.8%,同比增長4.2%。
過去十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同樣突飛猛進。十年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近30%,居世界首位。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近年來國內機器人產業投融資持續活躍也初步形成了產業和資本聯動發展格局。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已披露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
機器人和自動化已經成為了現代制造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造商在生產設施中集成機器人系統,以提高產能、提高利潤率并降低運營成本。而汽車行業是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重點領域,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超預期,機器人市場需求也將持續保持向好態勢。
上市公司接連虧損 國產替代暗藏短板
不僅第三季度報告,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業績報告中也可以發現,工業機器人企業業績普遍虧損。
一些公司在公告中指出,業績不佳主要受疫情影響,導致供應鏈緊張,難以確保交付,影響簽與生產等,同時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也讓毛利率降低,利潤減少。
中長期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可提升的市場份額仍然較大,在部分細分賽道優勢明顯。國產品牌的主要優勢包括:
本土化:國產工業機器人供應商在國內擁有完善的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客戶享有更高效、便捷的服務;
成本:海外供應商在進口關稅和經銷商布局等方面成本仍較高;此外,國內品牌逐漸形成規模效應后,對上游議價能力增強,成本控制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全產業鏈:國內工業機器人供應商不斷通過“自主研發+外延并購”完善技術體系、提升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逐步形成全產業鏈優勢。
除此之外,我國工業機器人還面臨著以下問題:
首先,核心技術空心化。技術壁壘是限制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心零部件占據了工業機器人本體70%的生產成本,是產業鏈的主要價值高地。實際上發那科、ABB、安川、庫卡之所以能一直把持工業機器人市場,其優勢就在于其掌握了核心零部件這部分的關鍵利潤點,因此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
伴隨國內技術提升,部分內資品牌可規模生產零部件,但僅能滿足中低端的需求。
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機器人產業技術積累不足,原創性研究、理論研究、正向設計能力欠缺;產業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質量穩定性、可靠性等還不能滿足高性能整機的需求。
其次,高端產品低端化。所謂工業機器人的低端化現象,主要指一部分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核心部件需要進口,這里面主要指機械及控制部分。這種低水平組裝的工業機器人雖能滿足一定的國產化需求,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限。
80%以上的企業,僅僅把工業機器人當作低端機械設備來使用。為了滿足客戶要求,機器人公司也習慣性進入“低水平競爭”,逐漸放棄開發高精尖產品的動力。
甚至許多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產業集中度低、市場小散亂現象不容樂觀。
另外,行業低端產能過剩,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生產能力,生產出來的機器人產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領域展開價格競爭。
最后,主導市場邊緣化。在汽車制造、電子等主導市場上,工業機器人幾乎全是國外的產品,高性能的產品國外幾乎占到80%。
根據《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用于電力電子和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汽車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現有競爭格局難以撼動。
結語
整體而言,國內機器人企業技術和市場集中度低,對產業鏈掌控能力相對較弱。上游零部件?直處于進口狀態,對上游零部件廠商不具備議價優勢。本體和集成企業?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
對于已經具備一定的資金、市場和技術實力的機器人企業來說,打造產業鏈成為企業擴?市場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領先機器人企業也已經陸續通過合作或并購的方式加緊擴展自己的產業版圖,結合本土系統集成的服務優勢,已經具備?定的競爭力,未來有望真正實現對國外品牌的進口替代。
機器人工業機器人
電話:86-10-88808897
傳真:86-10-68683796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南路65號融科創意產業中心A座1604-5
電話:86-10-88808867
傳真:86-10-88808865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時代花園東街8號院3號樓12層1518室